第九届南洋大学全球校友联欢会特刊

〈校友论坛〉讨论报告

陈国相


  马来西亚槟榔屿南洋大学校友会主办之《第九届南洋大学全球校友联欢会》,于2004年12月11日上午假座海湾酒店大堂举行开幕仪式,下午分组进行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校友论坛》是其中一项,吸引了近300名校友。《论坛》下午2时半开始,5时结束。

  论坛主持人在自我介绍时,说他是第一届史地系地理组毕业生,从1960年就移居国外,2002年退休。

  因为主办当局没有安排讨论议程,主持人邀请出席校友自动提出讨论事项,并按各事项进行自由讨论。

  主持人宣称,讨论会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来自世界各地、平时很少见面的校友互相交流。过去几届南大全球校友联欢会,除在多伦多召开的第一届外,都没有把校友对南大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意见交流当为重点的活动。主持人不意料校友对各事项所发表的意见,将是完全一致,不过只要大家抱着以和为贵的态度,求同存异,最终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大家都是热爱母校的校友,或许因为个人有着不同的经历,我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但是我们都要维护母校的声誉。

  讨论会前后举行了两个半小时,讨论热烈,虽然也有沉默的时候须要主持人特别邀请一些校友发言。所发表的意见,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冲突,但是也没有进行表决,通过动议。

  以下是主持人根据自己的笔记,就各事项的讨论经过整理后的报告。

  (一) “南大精神”
  一般的感觉是这些年来,有关“南大精神”的许多说法,有过于笼统而未能集中反映其所代表的特殊环境和条件,说得最多的是把“自强不息,力求上进”当为“南大精神”的内涵。可是在世界上具有或期望具有“自强不息,力求上进”的团体或个人何其多,并非南大所独有。南大是一所以维护华人学习母语母文和发扬其优良文化和传统的权利,以及为社会培育英才为使命的大学,这就是“南大精神”的所在。由于华人聚居的南洋地区,华文作为华人的母语的教育始终处在被压制的状态,“南大精神”的可贵和伟大是在于它集中体现了华人在此逆境中争取和维护华人应有的母语教育权利的团结奋斗精神和不折不挠的意志。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壮举。某政治领袖因为南大始终不愿意放弃其使命以至于对南大下毒手之后,在一次宣扬英文至上政策的记者访谈中却转过来“赞扬”“南大精神”,说什么“南大精神若丧失,新加坡就有麻烦”。就实言之,南大恰恰是因为坚持发扬“南大精神”而招来灭顶之灾的。现在,南洋理工大学校长有意在毫无中华文化气息的校园内和在极端受宠而没有受到华人母语教育的学生当中发扬“南大精神’,我们只能祝他好运。

  (二) 南大与新大“合并”又“分家”疑案
  南洋大学是东南亚华族的事业,它不属于任何个人或一小群人, 当年南大理事会是受东南亚华族所委托,代表他们管理南洋大学的机构,南大理事会负有法律责任向华人社会报告和交代其所作的重要诀议和执行情况。但是在南大与新大“合并”成为国大,后又“分家”而被遣送到理大的这一详细过程,华人社会一点都不知情,南大理事会有没有参与这些决定?作这些决定的根据是什么? 如何执行? 执行情况如何?

  须要作交代的还包括更具体的问题。比如:“合并”时有没有协议书?协议书由谁保管?“合并”的条件是什么?有没有依照公认的会计程序提出南大和新大资产清单及估值报告?南大及新大各占国大权益如何分配?南大对国大的权益由谁代表?南大理事会是否曾参与国大的管理?“分家”时有没有协议书?“分家”的条件和基础是什么?南大的资产权由谁代华社接管?

  以上问题希望能通过联欢会主办当局与有关政府当局和前南大理事会主要领导人寻求解答。

  (三)“南洋大学校史”
  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肩负起编撰“南洋大学校史”的工作,并已出版了两册,内容颇有份量,值得校友们钦佩。记得在筹划的阶段,曾有计划邀请其他校友会各派其会长参加编辑的工作,不知为何没有照办?固然在整个出版过程中,有若干来自各地的校友投稿和帮忙发行,但是信息的交流却非常贫乏,意见的交换更是少有。总的印象乃是“南洋大学校史”仅是吉隆坡校友的事,绝大部分其他各地的校友既不能为这工作献出力量,也对编撰“南洋大学校史”这件工作的存在,一无所知。其实,既然“南洋大学校史”是以校友的名誉编撰的,应该尽量开放吸引广大的校友参与,同时编撰“南洋大学校史”的工作,也不一定只考虑到出版,还可以借机会在校友和社会人士间进行讨论与宣传,一方面充实“南洋大学校史”的内容,另方面也让更多人了解南大和“南大精神”,支持南大复校。

  (四) 韩素音与复办南大
  主持人报告,自从韩素音老师在1992年的多伦多联欢会上提出复办南大的呼吁以来,已有不少积极的反应,其中具体的建议包括郑奋兴和傅文成两校友的“网上南大”,以及一批砂劳越校友的“砂劳越南大”。这些建议目前还在校友当中讨论,希望有一天能付诸实行。

  主持人还报告,他曾于今(2004)年夏天趁和夫人在瑞士度假之便到罗桑看望韩素音老师。当时韩老师快过87岁生日,相依多年的丈夫又才过世不久,所以明显地失去了在多伦多联欢会上演讲的风姿,但仍旧没有忘记那时她所说的一句话:“南大人绝不能放弃自己的中华语言与文化,否则我们就失去了自己的根。”当问及她有什么话要传达给校友的时候,她还是重复那句话。

  (五) 勿洞中文大学
  泰国南部勿洞市市长创办中文大学的雄心和伟志得到大家的赞赏,南大校友应该给予这所和母校一样的在中国以外发展中华语言文化的高等学府其所需要的帮助。更重要的,在此华文教育在新马面临困难的时刻,我们应该从这事件看到大气候的改善而给华教带来的有利条件,并从中得到鼓舞。既然只有很少的华族人口和非常脆弱的华教基础的泰国,尚能在一个远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小镇创办一所国际性的中文大学,在具有更优越条件的新马两地,复办南大却是遥遥无期!勿洞能而新马不能,作为“南大精神”的直接受惠者的南大校友,将何以自处?

  (六) 为南洋理工大学“复名”
  校友们普遍欢迎理大校长徐冠林教授不久前忽然宣布暂缓为理大“复名”。较多校友表示在母校和新大“合并”成为国大,而在国大的框架下又完全失去了自己的身份后,“南洋大学”已在法理上不再存在,实际上是被消灭了。只有徐教授将零乱的法理理顺,把理大重建成为发展华文教育的基地之后,他才能够竖起“南洋大学”这个名字来取代“南洋理工大学”这个招牌。当然,这样做也只能是“换名”或“更名”而已,因为理大从未取名“南洋大学”,何来“复名”之有?在徐教授不准备改变英文在校内继续主宰一切地位和不接受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之一的情况下,支持“复名”是不明智的。因为也有校友支持“复名”,所以徐教授公布搁置“复名”这件事,算是为校友们除掉了一个争论的问题。

  (七) 马来西亚的华教
  作为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社会的主要成员之一,华族在国家建设中扮演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华教不仅没有得到政府的平等待遇,也不能在自己的社区支持下自由地发展。

  华文小学虽然是国民学校的一部分,也吸引了不少非华族学生,证明其他族群对华教的重视,但政府却不准其继续扩充,而且有变质的危险,华小被逼接受不识华文的行政人员来当校长,数学与科学的教学媒介语和课本也被改为英文。

  因为官办的《国民中学》只能提供一科选修的华文课(学生母语课)。为了继续传承民族文化,华人社会坚持在六十年代初期续办或七十年代末期复办以母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华文独立中学。华族团体和个人,大家出钱出物质出力量,将全马六十多间华文独立中学办得有声有色,造就了不少华人子弟和部分的其他族群的子弟。民办的华文独立中学既显托了马来西亚教育园圃的多样性,也加强了马来西亚人的竞争能力,形成了一项宝贵的人力资源。华社善用自己的资源完成了新一代的教育事业,但是再下去前途未必能保证顺利无阻,因为民办学校始终在不平等的竞争中挣扎求存。更何况,政府在教育政策与条例上还时不时作出不利于华文学校持续发展的决定。

  三所以华英语为教学媒介语的专科院校:南方学院、新纪元学院和韩江学院是马来西亚华社预见到自己的中学毕业生将失去入读南洋大学的机会时大胆地创办起来的。和华文独立中学一样,这些年来,这三所院校依靠华人社区的资源,坚持和创造,已经建立起受国际知名大学所承认的教学制度。在和这些大学的合作下,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等教育人才,但是树欲静风不止,最近才刮起来的一阵狂风,旨在禁止各院校与外国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很有可能逼使三所院校终止它们已成功地和国际大学合作开办的课程。

  马来西亚华族在“南大精神”的感召下,群策群力,艰苦奋斗,成功地在中国以外建立起了第一个完整的包括大中小学的华文教育体系。反观新加坡。原来是海外发扬中华文化的基地,在这二十多年间南洋大学被关闭,占据云南园的南洋理工大学早已把那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吹散。数百间以华语为教学媒介语的中小学全被英语所取代,在一个华族占四份之三人口的国度里,英文却支配一切。南大人必须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继续支持马华教育,固然许多华教所面对的具体问题,外人不一定有足够的认识与经验去处理,必须由当局者共同商讨解决。但是受过南洋大学教诲的学子必须饮水思源,和马来西亚华族配合维护和发展华文教育。许多马来西亚的校友,从踏出母校校门起,就投身于华教,当学校捐款人、董事、行政人员、教师,不停地给华教充电。这些参加维护和发展华文教育的神圣事业的个别人士是华教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各地南大校友会也发动会员进一步为华教作些具体的贡献,华教将更有能力克服眼前的困难,大步向前迈进。

r04p039.jpg



舟浮沧海 情系南园


2006年05月06日首版 Created on May 6, 2006
2019年12月22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December 22, 2019